第151章 猜疑-《复明1659》
第(2/3)页
“而我大清去年出师不利,又发数十牛录补充南方。现留在北京的多是余丁,战斗力远远不如正兵。没了南边的粮食,京城半年左右就得断粮!”
“可姜瓖,金声桓,李成栋等人不也复叛过么?结果都是身败名裂。鳌拜又如何?”
“陛下,并非如此啊!这些人所带绿营都是前明留下来的,战斗力不问可知,但我八旗之内叛乱,或许很多人心生妄念…不知陛下有没有听过一个词,叫清君侧?”
“清君侧……”
“此乃汉景帝时期,吴楚七国之乱,便用此名义逼迫汉景帝诛杀晁错,所谓清君侧,然吴楚七国仍然起兵叛乱。此后,安史之乱,靖难之役等都用此名义。”
遏必隆很清楚,康熙此时并没有实权。但给皇帝灌点毒鸡汤也挺好的。他心里其实认为鳌拜并不会放着朱成功不管,就带着大兵北上夺取政权---这个概率和鳌拜拿下南京直接建立南清差不多。然而,要是鳌拜带着大功战胜回朝,谁能阻止这位接受了八旗中上三下五后旗都充满门生故吏的鳌拜?
南边,还有一个尚可喜呢。
挤兑他?开什么玩笑,难道你还能不认他上报战功的名单么?一旦认了,感恩都归于他身上,而不认,怨恨则能被鳌拜转移到其他辅政大臣身上,其中,现在力压年老的索尼和之前归附多尔衮的苏克萨哈的遏必隆就是最主要的集火点。
霍光和上官桀的故事,可能就会在自己身上迅速发生。
而自己则是上官桀。
遏必隆不知道面前的小孩子在后世斗死了三藩,斗败了鳌拜,收复了台湾,打败了准噶尔,可谓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顺带连自己都斗倒了。
所以,从遏必隆的角度来说,遏必隆不得不试图将鳌拜换下来,对此,遏必隆绞尽脑汁,决定采用罪督故计。
但在这之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2/3)页